广州亚运会已经过去5年,当初兴建的竞赛场馆、亚运城的利用率却不太高,经营收入远低于投入维护。有的场馆一年也使用不了几次。亚运会时,相关部门曾接受采访称,将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新路,五年过去了,新路探索得如何?
昨日,广东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对此向媒体表示,体育场馆定位是公益事业,由于投资量大,不能简单以挣多少钱,是否亏本来衡量。运营方则坦陈,受到亚运城整体发展的局限,如何“盘活”体育馆需要思考。
文/广州日报记者汤南 通讯员陈燕舒
一名刚从越秀山球场调来养护草坪的师傅:
“这个场地的平整度在广东省是第一的,草坪也是最好的,其中一个原因是没什么人踩。正常情况下,普通的足球场一周能出租三到四次,这里远远达不到。”
现象:设施属广州顶尖 依然没有关注度
广州亚运场馆共70个,其中大学城内17个,除了高校内部体育馆,还有体育中心内包括体育场、体育场副场、自行车馆、轮滑馆、攀岩场、小轮车场和极限运动公园等7个比赛场馆。
广州亚运会结束至今已有5年时间,这些年来,为了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,提高体育竞赛场馆的利用率,政府部门采取了分时段免费或优惠等方式吸引市民进场。然而,广东民声热线记者调查发现,位于大学城体育中心的多个亚运场馆却显得十分冷清,有的一年也使用不了几次。
大学城体育中心距离高校较远,记者开车环绕一周遇见的学生寥寥可数,偶尔有一两个保洁人员在清扫场馆周边的落叶,而场馆之间观众席座椅旁的杂草生长十分旺盛,高度已达小腿处,让这里显得分外冷清。
相比之下,自行车馆经过改造,竞赛场中心场地贴上地胶变身羽毛球馆。当日,华南理工大学某实验室班的同学们正在比赛,一位李姓男生说,选择这里租场主要是因为学校球场最近不开放。
多位场馆的工作人员表示,各场馆的维护费用都高于经营收入,场地设施即便是广州数一数二的,也依然没有关注度。
一名工作人员解释:
因为没有配备专业指导,一些属于极限项目的场馆极少开放。目前,轮滑馆、攀岩场、小轮车场是户外赛场,大门紧锁,原本用作贵宾入口的通道和房间也已经弃用。
运营:受限亚运城发展 体育馆运作不易
广州亚运城也是2010年亚运会的一项大型工程项目,总建筑面积达到2.73平方公里。包括有媒体中心、体育馆、亚运公园等七大部分。然而,亚运城至今发展缓慢,赛后很多建筑都闲置了。
记者在媒体中心大楼看到,楼内装修还是当年亚运会的样子,连留言板上的便利贴都还在。只是楼内漆黑一片,空无一人。值班人员说,媒体中心闲置4年了。当时媒体曾报道该中心将被改造成商业中心,但至今还没有确切完工期。大楼周边全被工地围蔽,这些工地正在建造写字楼和商品房,有的早就超过了计划竣工期。
在媒体中心不远处的沙滩排球场,也是闭门状态。建筑外部非常破旧,看上去已闲置多时。值班保安称,该场地暂时不能开放。
亚运城综合体育馆,目前仅开放羽毛球、篮球、台球和壁球项目,但几乎看不见前来锻炼的市民,部分免费服务和项目也已经暂停。
“亚运场馆这几年受地理条件的限制,位置相对比较偏,交通不太方便,周边人口居住数量比较少,这就制约了场馆的经营。”运营方广州亚体运营公司行政部总监何晓林表示,受到亚运城整体发展的局限,要“盘活”体育馆并不容易。
回应:天体奥体都经历过场馆利用困难
广东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:
“大型场馆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型的难题。”王禹平称,体育场馆最本质的功能是举办大型赛事活动,及向群众开放满足大家的健身需要,定位是公益事业。由于投资量大,不能简单以挣多少钱,是否亏本来衡量。
五年前,有关部门曾经提出,建设亚运场馆是一场一馆一方案,赛会结束后,将探讨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新路子。如今,五年时间过去了,这个新路子探索得如何?
“记者采访的情况属实”,王禹平说,在六运会的时候,广州建了天河体育中心,承办第九届全运会,在当时偏僻的黄村建立了奥运体育中心,这些场馆都经过这段历史。
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副主任史安方介绍说,九运会时奥体中心主场建成以后,当时因为地铁不通,来这里健身的人群寥寥无几,经过十五年的发展,据统计,去年一年到奥体中心主场的免费低收费健身人群达到了68万人。现在的篮球场,每天晚上基本上满的,到了周日就更是全部爆满。亚运会之后,去年,去网球中心免费健身的人群达到了4万人;到今年9月为止,去游泳馆免费游泳的达到6000人。奥体中心的网球、游泳馆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。
据史安方透露,目前,财政补贴奥体中心的资金为每年1300万元,从去年开始,网球、游泳两个新馆每年补贴650万元。
尽管目前财政支出仍占大头,“大学城体育中心近三年来的投入成本是在逐年减少的”,蔡成林称,预算会随着建设规模的需要进行调整,相关部门会通过场馆综合开发进行有效补贴。
“相关部门应该创造条件,努力提高亚运场馆在群众心里的知晓度,让更多群众知道可以在哪里进行体育锻炼;或者多在大学城、亚运城举办路跑等丰富活动,吸引群众参与。同时,提供便民措施,方便群众前往。”王禹平说。
除了希望增加体育场关注度,王禹平还表示,“相信随着广州市总体城市功能定位的规划建设,人流量增加,亚运城大学城一定未来会像现在的天河、奥体中心一样,成为广州市体育活动重要的场所,成为一个城市功能配套的重要方面。”
数据
连续五年经营收入大于投入
据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主任蔡成林介绍,从2011年到2015年上半年,大学城体育中心7个场馆每年举办体育赛事的总数依次为8项、11项、13项、10项和14项。
根据大学城体育中心提供的数据,从2011年到2015年的场馆投入分别为298.74万元、711万元、804.83万元、1103.44万元和895万元,经营收入2011年约为124.18万元、2012年约为347.37万元、2013年和2014年的场馆经营收入为600万元左右,预计2015年场馆经营收入将超过600万元。
从数据上看,尽管公共体育场馆具有公益性,不以营利为目的,但大学城体育中心场馆群在高投入下是否实现了应有的社会效益,又如何盘活现有的体育资源,值得思考。
|